李颖:弥合新的数字鸿沟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2021-09-30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在有些领域已经形成优势,成为世界范围内抓住数字机遇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的典范。据悉,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6%,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多。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大数据产业规模达718.7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

092702.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李颖


“我国数字经济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市场竞争秩序不够规范,大型平台企业追求垄断优势,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对用户隐私权和数据所有权的保护不够,忽视了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等。”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颖在近日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出,这些制约了数字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与经济、社会和生活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


李颖认为,针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该把以下三个方向作为弥合数字鸿沟的工作重点。


一是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体系自立自强,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奠定技术基础。过去若干年我们主要是基于国外技术和产品来实现数字红利,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完全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来跨越数字鸿沟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在国外已经采取种种措施断供技术和产品的情况下,我们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自立自强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新形势下弥合数字鸿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是大力加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为迎接数字时代奠定经济基础。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中,数字鸿沟的重点正在从早期获取信息能力的差距,转变为通过数字技术获取经济利益的差距。所以我们发展数字技术,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数字经济的发展重点,正在从数字产业化的阶段,进入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更广阔空间。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最彻底、最全面、最深入的标志性产物。过去三年多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产业创新日趋活跃,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涌现,多层次平台体系形成。平台与5G、区块链、工业视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为工业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空间。


三是着力构建智慧安全的新型治理体系,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坚强保障。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技术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且危害程度显著增加。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现有的基础条件足以支撑应急管理体系的创新需求,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应急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实现应急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