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战疫”之: 共克时艰—工业互联网“政产融”结合的“平安”之果

2020-02-28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暴露出我国在产业协同、应急保障、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亟待通过科技手段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工信部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在2月19日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通知》,引导鼓励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当前,迫切需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立体化、全方位织就“政-产-融”结合的政企互联生态网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服务政府监管“战疫”,与全国上下共克时艰,守护“平安”之果。

一、   种下“数字之因”: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已不再是单纯的工业制造领域互联网化的话题。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I(物联网)、E(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赋能传统工业以外的金融、医疗、房产等行业,构建城市级数字化生态,服务中小企业,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服务、产融结合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升级,促进各类服务场景的平台化、协同化、生态化整合。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态正在和城市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等密切地融为一体,延伸出更广阔的内涵和发展空间。

当前,ABCDIE等信息技术构成了智慧城市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在人工智能方面,服务场景已经广泛覆盖,从生产制造,到政府管理,再到城市个人服务等多个领域,各类融合创新层出不穷。如基于生物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已超过99%,声纹识别准确率超过99%,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智能客服、口岸监管等领域;AI模型,可以用来做工业设备的故障诊断,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疗,进行疾病风险预测,大幅节省医疗成本。在区块链方面,比特币之外全球最大的金融区块链平台在中国,服务于企业资产交易,累计覆盖交易额已超12万亿;同时,区块链也日趋表现出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态势,正在基于链网协同构建未来可信工业供应链体系。在云科技方面,平安、华为、阿里、腾讯等国内多家云服务商的成熟度不断提高,使用成本持续降低,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推出各类政务云、行业云、工业云,促进IT资源优化配置,为政务监管、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安全、易用的云服务。在大数据方面,数据资源化、私有化、商品化将成为持续发展趋势,特别随着大数据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数据品类的持续增多,数据生成速度的日益加快,将会催生出更多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大数据融合应用,释放更大的数据价值。在物联网方面,5G的全面普及应用,将给物联网“插上翅膀”,其速度快、时延短、能耗低、频谱宽、安全性强的特性,可以支撑ABCD应用场景的大规模拓展、延伸、丰富,满足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在边缘计算方面,疫情的全面爆发让线上用户数量激增,需要强大的高并发能力,尤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更需要强大的算力、算法支撑,通过边缘计算节点作为云计算中心的延伸,可以满足客户的快速实时响应需求,确保系统高效平稳运行。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要素构成中,如果说科技的价值在于提振产业,那么金融的价值在于赋能实体、生态的价值在于构建体系,“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的使命在于更好服务实体产业生态体系发展。未来如何在金融(融)、科技(产)、管理(政)上同时发挥协同服务优势,成为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拓展融合服务功能,从更大范围服务城市生态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融”-金融服务。金融行业是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各大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化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租赁、信贷、ABS等多样化、全链条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信用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打通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基于大数据和用户画像的环责险、安责险、首台套保险、上云保险等保险产品,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促进“产融结合”模式创新。

“产”-科技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能科技优势,为企业生产运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领域提供场景化智能优化服务;此外,金融机构具备大量企业的数据积累,企业画像和分析模型有助于更大范围促进业务协同,极大提升融合化平台的生态效能;区块链技术优势则有助于构建未来产业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为万物智联、行业协同,提供安全基础支撑。

“政”-政府服务。G端的政策优势、放管服优势和B端的数据优势、场景优势相结合,金融信用优势和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为政府行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企业服务提供了更多样化、多视角的服务手段,形成了G端、B端服务融合创新的城市数字经济蓝图,智慧城市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已成为智慧城市新趋势。

现阶段,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旨在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共性支撑服务体系。不同基因的企业在拓展不同的“跨度”,在不同的范围内寻求“融合”。垂直行业龙头企业基于制造业行业知识,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拓展后向服务市场,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一体化融合;云化软件类平台企业利用通用软件上云、大数据分析等能力特征,面向行业纵深方向进行融合拓展;通用基础类平台企业以算力为支撑,采用“平台+生态”的策略,向场景分析和产业链整合服务方向拓展,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建设的“殊途同归”。金融基因的科技类企业,利用金融、科技、生态等全要素综合服务优势,从政、产、融多维度拓展服务场景,并通过相互融合,促进“血液(数据和金融)”流通,形成跨行业共性服务、跨领域资源协同的优势。

二、   开放“智慧”之花:工业互联网的“政产融”全方位行动

随着疫情全面爆发,各种应急响应延迟、物资供应短缺、企业资金流断裂等问题频出,也暴露出我国工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应急保障、物资投放、产业协同等方面的不足,让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考验。针对此次疫情防控面临的难点、堵点,迫切需要依托强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综合优势,以行业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在企业服务、政府监管、产融结合三大领域,以数字科技全方位赋能疫情防控工作,快速精准“狙击”疫情蔓延。

疫情期间,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各大企业纷纷积极行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率先打响了数字化“战疫”,如平安智慧城市快速推出“智慧防疫、守护平安”十大产品,全方位助力政府疫情防控管理和企业复工复产;海尔、用友、航天云网等企业相继发布医疗物资供需对接平台,保障应急物资精准高效匹配;华为、阿里、腾讯等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大数据、AI等技术优势,提供包括电梯无碰触感知、员工体温异常筛查和云开发等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压力。

1、科技助力企业办事服务

疫情带来的复工推迟、供应链受阻、订单交付延误等让我国各行各业遭受重创,而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企业面临开工难、用工难、防控难等系列难题。一是企业面对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缺乏快速的数字化应急响应能力,一些中小企业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快速应对,从而导致了“北京某企业员工复工9天后确诊,66人被集中隔离”的情况发生;二是受春节返乡和隔离政策等影响,大量企业员工无法返岗,很多企业迫切需要采取远程办公等手段来协助企业正常运转;三是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一些企业员工相继感染,返工复工员工的心理压力倍增,如何切实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有效解决员工“疫情焦虑”,也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企业返工难、复工难,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系列为企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复工指引、自查上报、疫情管控、企业办事等服务,助力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如深圳市政府在“i深圳”APP上线了“深i您-企业服务”专区、“深i您-疫情防控服务专区”等,为企业员工提供复工指引、企业办事、疫情资讯、科学防控、在线办公以及返岗复工心理关怀等精准服务,自服务专区自上线以来,平均每天约有70万企业和市民使用相关服务,每天约有4000人进行问诊咨询。平安智慧城市推出智慧园区疫情防控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自查上报、疫情管控、协同办公、防疫宣传等服务,可实现园区内疫情可疑人员的智能识别和快速上报,提升园区企业疫情防控能力。

针对大量员工无法返岗,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中小企业要加强数字化应用水平,创新远程协同工作模式,通过远程办公、线上会议、网上直播、视频教学等方式,实现“居家能办公,停工不停产,停工不停学”。如平安知鸟打造企业在线学习平台,疫情期间免费开放6000门课程、10万+各类专业认证考试题库,供企业员工在线学习,同时通过AI直播、AI陪练等,以线上直播为切入口,辅以考试、陪练、做课等功能,全方位满足企业员工的在线培训与学习需求。此外,还可通过打造“移动办公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远程疫情数据上报、视频会议、在线调度、即时通讯、在线办公、移动审批等功能,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针对保护员工身心健康,解决员工“疫情焦虑”的企业需求,需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疫情自查、疫情监控、疫情诊断、医疗救助等方面的融合应用,提升企业员工的健康防护水平。如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上线的“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系统,已在湖北省、重庆市等90多个官方新媒体平台上线,该平台可实时更新全国肺炎最新态势,并提供疫情自查、疫情问答、疫情分析、大咖讲堂、在线心理咨询等多项服务。随之而来的智能疫情预防“5+1”平台,其中的智能预测平台提前24小时的预测准确率达98+%;智能问答医生可帮助医生将诊断准确度由60%提升到90%;智能影像可将CT影像读片时间从20-30分钟缩短至15秒,准确度高达90+%。此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业界领军企业打造了全国首个“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平台”,由百位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线上为各地企业返岗员工提供复工心理疏导服务。

2、科技强化政府服务监管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一些政府机构的表现也“不达标”:省长说不清重要物资的生产能力,地方红会的物资分配停留在纸笔记录时代,野生动物养殖交易市场监管存在多处漏洞……这同时也折射出了一些政府部门存在应急防控能力薄弱、应急物资无法快速精准调配、市场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等短板和问题,各地政府难以营造健康良好的企业复产复工环境。如在应急防控处置方面,有些政府部门缺乏对疫情防控预警预测、精准施策的大数据决策支撑手段,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和无序化;在物资产能调配方面,医用物资需求激增引发应急性短缺,由于缺乏关键物资供需数据,从而难以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物资的精确追踪。在行业市场监管方面,“野生动物非法经营”成为此次疫情爆发的导火索,在医疗物资急缺的情况下,一些重点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用品的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对政府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各地政府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需求,部分城市快速上线“战疫通”服务,包括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企业复工平台、招商引资平台、云监工平台等,切实提升政府疫情防控效率,增强为企服务效能。其中,“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围绕“知、预、评、策”四个方面直面疫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实现态势感知、预测预警、评估分析和精准实测,为政府疫情防控综合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平台”支持企业全流程线上进行复工申报、审批,实现企业疫情实时掌控和疫情风险提前预判,并为企业提供政策精准匹配与咨询服务。“疫情防控招商引资平台”,通过隔空云招商、智能招商,减少疫情期间政企线下交互风险,结合疫情最新态势面向企业实施招商政策精准识别、智能匹配。

针对医用防疫物资调配困难、供需信息无法快速匹配等防疫阻击战中的突出问题,深圳市政府上线了“疫情防控采购物资申报系统”,依托平台强大的供需数据智能分析,统筹、调控、采购防疫关键物资,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物资调配困难、供需信息无法快速匹配等突出问题,确保了医疗物资的精准高效匹配和持续稳定供应,为企业复产复工提供安全保障。

面对各地监管单位市场监管能力不足的痛点,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疫情防控智慧监管平台,全面提升监管部门的全事项网上办理、非接触监管、重点产商品溯源管理能力,切实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运营和政府执法人员健康安全。如通过打造非接触智慧监督管理平台,提供各类非现场监管服务,实现对餐饮、防疫物资、公共场所的远程化、智能化监管;通过打造重点产商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提供电子台账、物联感知、效验接口等服务,实现对重点产商品的追溯管理;通过打造全程网上证照办理平台,为企提供线上申请、远程视频审查、智能化秒批、全流程线上审批、电子证照等市场监管准入服务,减少线下人员聚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3、金融“输血”企业纾困解难

在疫情影响之下,企业停工减产现象变得非常严重,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由于资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的风险,就连餐饮行业巨头西贝也身陷困境,“西贝贷款发工资撑不了3个月”的新闻一度刷屏各大媒体网络。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联合调研,85%受访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账上现金不足维持3个月生存需要,协助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度过疫情“寒冬”迫在眉睫。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大、融资成本贵、融资风险高等痛点难点,亟需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综合优势,创新为企金融服务模式。一方面,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整合产业资源要素,促进工业企业产能共享交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在线订单机会;另一方面,基于可信区块链技术,集聚整合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金融交易数据等,构建企业画像,进行风险管控,为企提供投融资、供应链金融及多元化保险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如疫情期间,广东省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不见面融资贷款,平稳度过疫情期,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对接省内129家金融机构,上线319款金融产品,为企业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智能“生态圈”。针对当前小微企业数量多、甄别难、无抵押、放贷难等痛点,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还可以通过提供云代账、云进销存、企业电商门户、协同办公等低价高效、刚需高频的企业云服务,推动小微企业服务上云,多维度构建企业画像,为企业精准放贷和政策扶持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基于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仅平安产险就已为全国1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每家企业保额100万元,累计总保障金额高达5000亿元,金融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三、守护“平安”之果:未来普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畅想

有“危”才有“机”。在“政产融”数字化“战疫”中,我们看到了金融、科技、生态的综合优势在赋能防疫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从“金融+科技”的融合服务场景优势切入,平安成为了工业互联网版图的一股新势力。根据疫情发展的实际需要,平安积极调动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政府端、产业端、金融端融合的为企服务优势,从行业公共服务角度全力以赴、科学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及医疗健康、保险保障服务等工作,在抗击疫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疫情危机关头,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巨大作用的关键时刻。但疫情终将过去,我们期望工业互联网能够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作用,依托智慧科技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会为工业企业带来更大的普惠价值。

首先,疫情后,不接触、不聚集、不见面式服务将成为主流,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等方面将发挥空前巨大的能力。无论是人脸识别等非接触式的生物识别,还是智能客服式的非人工办事窗口,都将极大的促进政府与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未来必定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中台的建设,进一步加速用机器替代人工的进程。

其次,在此次疫情中,信息透明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无论是社会、政府、园区还是企业都必将需要更加透明但保护隐私的数据治理机制。无论是从工业企业供应链协同的角度,还是从产业产能与金融交易的角度,还是政府实时监管需要的角度,区块链目前都是最佳的技术方向。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基础上,提供安全生产数据监管、合规监管数据巡查、产能交易智能合约、供应链可信协同等多种符合工业企业实际需要的、透明不涉密的数据应用场景,加速工业企业间数据流、资金流健康流动。

再次,疫情造成大量企业复工延期,而对于远程办公能力较弱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疫情后,必定更多的工业企业会加强对于云上办公、培训、开会等应用的重视。企业上云的重点会倾向于如何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不间断连续工作。因此,在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上打造一个云端的应用商店,涵盖工业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销售、营销、办公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疫情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关键岗位员工隔离对于项目进度的影响,企业复工延迟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这些影响分析的背后,大数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从宏观的产业经济层面,到中观的产业链各环节层面,乃至微观的各企业经营层面,都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各类角色快速分析与决策。

工业互联网平台把ABCDIE核心技术通过场景化、数字化服务提供给各类政府与企业用户。“科技+金融+生态”的独特组合,在疫情期间让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政、产、融的全面互动,促进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融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以B端的平台服务体系为核心,数字化生态服务体系将在G端、F端实现更大范围、更加深入的融合,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新蓝图,我们将拭目以待。

中国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

集团智慧办主任 杜鹏

(2020年2月)